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日治或日據與殖民(02114229)

1.日治說與日據說分別投射出什麼樣的台灣圖像?

所謂的「統治」,即是運用國權,以支配國民和領土的行為。而所謂的「占據」,即是強力奪取,據為己有。
台灣割讓給日本,依據馬關條約白紙黑字明文規定,所以具有國際效力,也是中國與日本簽定協約下的結果,倘若以「日據時代」作為日本殖民地時代的用詞,就字意上來說,並不是極為恰當的,因日本並非以強力奪取台灣的,而是透過協約核定,雙方國家簽署而造成的,既使中國並非心甘情願將台澎割讓,日本依舊是合法取得殖民地;此外,「據」也具有「竊據」的意思,日本既不是以強力奪取,當然更不是以偷竊得到。相對於「日據」,「日治」在文意上即為恰當用詞,日本確實運用國權,支配著台灣的政治、軍事、經濟等,也在台建設許多重大設施,國民及領土的控制及支配,合情合理,合乎法律,也具有正當合法性。

2.什麼是殖民?日本在台灣的殖民活動對當前台灣住民的生活及治理的影響?

殖民是指殖民母國對殖民地的軍事、經濟、立法以及行政上加以約束,並限制殖民地的人民屈服於殖民母國的統治下。而台灣,曾為日本的殖民地,無論在政治制度或是現在化觀念上接受著日本的變革,同時這些變革也對今後的台灣產生巨大的影響。
舉例來說:衛生觀念的引進,大大減低台人的死亡率,也培養台人往後的保健知識;時間觀念的引進,對日後台人養成守時的觀念;小學教育的普及化,使台人擁有基本識字教育能力;鼓勵斷髮放足,糾正自古以來的陋習。
除了生活上的治理,在政治上,促成了台灣第一次的選舉,台灣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此等頭次民主選舉即是在日治時期首度舉行,對於日後台人的民主觀念及關心社會時事的養成佔有重大地位及意義;而在經濟上,建設許多現在化設施,舉凡大圳、鐵路、郵局、銀行等,都是促進台灣在當時成為媲美於上海的現代化都市。日本在殖民雖然爆發眾多流血衝突及民怨,但無可否認的是日本殖民台灣時所做的種種貢獻,這些重要貢獻,都是造就現在的台灣先進的因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