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日治或日據與殖民(02114104)


1. 日治說與日據說分別投射出什麼樣的台灣圖像?

日治說是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以法理的角度解釋從18951945年日本在在台的歷史。根據馬關條第五條居住於台灣的漢人若不願意被日本政府統治,可在訂約後兩年攜帶家產離開。」也就是說,不願被日本人統治的漢人已經離開,剩下來的漢人是心甘情願,所以這五十年是日本治理台灣,而不是如強盜般的佔據;另一種說法是定義的部分,「治」是指統治管理,「據」是佔領佔有,也就是說「治」是「據」對土地更深一層的殖民方式,而日本在五十年間,不只是強佔土地、掠奪資源、抓取奴隸,還有戶政管理、醫療衛生改善、設置自來水系統、建設日月潭發電廠、發展農工業等,甚至在1937年開始實施「皇民化」,將台灣人民視為日本人,所以是採取「治」。抱持此說法者認為,若抱持「日據說」,必是從中國主觀及民族主義角度出發,有著台灣自古皆為中國一部分的價值,忽略日本在台貢獻,認定日本是強奪台灣,此說法實為偏頗,抱持「日治說」才是以客觀角度看到這段歷史。



日據說主要說法為,1895年甲午戰爭,清朝被日本打敗,簽下不平等的「馬關條約」,被迫割讓台灣及澎湖,猶如強盜般奪取。持此論者,如同之前所述,認定台灣始終為中國一部分,所以也認同1945年台灣「光復」的說法。而「日據說」者批評「日治說」是為台獨主義作祟,捨棄台灣人本緣為中國人的事實,美化日本於台的所在所為,實不可取。



參考資料:1.維基百科--台灣日治時期   2.悲情與自由包藏不住政治意圖 評周婉窈的「日據」與「日治」論 3.中華民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2.什麼是殖民?日本在台灣的殖民活動對當前台灣住民的生活及治理的影響?

殖民是指國家以武力、合約等方式得到本國領土以外的土地,支配當地經濟、民生、政治及文化,並制定政府機關、法律以方便管理。



我認為日本對台灣最重大的影響是「現代化」。所謂的現代化是指經濟、社會及政治制度逐漸進步的過程(有人定義為逐漸演變到現代、都市及工業社會的過程,我認為不洽當,原因是現代化是認定過去更接近現代,但隨時間轉變,現代的東西都會是落後的,因為未來人會用他們的角度認定我們所有事物,可能現今發明智慧手機對未來人而言是「現代化」。所以我認為現代化是不斷進步的過程,看從哪個時空立足檢視)無論是金融、教育、地政、交通、水利、衛生、發電、時間等,都是對台灣現代化的重大貢獻。這樣的現代化造成台灣居民生活不小的影響。金融的部分,開設銀行,提供人民存款、借貸、週轉等現代仍有的服務,促進整體社經濟活絡;教育的部分,廣設公學校,實施六年義務教育,提升就學率,提升整體人民素質,為後來國民政府的九年義務教育,甚至是十二年國教起頭;地政部分,相較劉銘傳擔任台灣巡撫時期,對土地的控管更為完整、詳細,對往日稅收(地價稅、土地增值稅)還有土地分配影響斐然;交通的部分,成功建設全台縱貫鐵路、港口,南北聯絡更為方便,更有利於專業分工;水利部分,農業為主的台灣,因為修建埤圳,稻米、甘蔗產量更多,品質更好,對出口還是內銷都有很好的助益;衛生更不用講,醫療設施更為完備、醫務人員更為專業及環境消毒打掃,人民更加健康,導致死亡率降低;完成日月潭水力發電廠及電力設施,製造大量的電,使工業效率更能上提升;引進時間觀念,使人民生活原本隨著日升月落生活,變成看幾點幾分而工作、休息,有更明確的、更直接的規範。日治時期五十年,對台灣近代化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

參考資料:1.維基百科--台灣日治時期 2.中華民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