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藤新平曾經說過:「社會的習慣或制度其來有自,長時間下有必要產生,在道理未明之前,若要將文明國家的制度強行在未開化國家中,可謂文明的暴政,所以治理台灣時,首先要把台灣的舊慣制度以科學方法詳細調查,順應民情施治。…貿然將日本的法律制度移到台灣實施,就像想把比目魚的眼睛換成鯛魚的眼睛是一樣的。」
- 一個殖民主義的國家,若想在殖民地長期的占領以獲取利益,必須了解土地上人的生活型態、民族習慣,甚至是殖民前的制度規範,如果直接頒布母國的制度,會造成當地人民適應不良,無法避免摩擦。而當地人民的習俗卻有很大差別,以台灣為例,光是漢人就有分來自福建省、廣東省,是客家人、漳州人還是泉州人;而原住民更加複雜,有平埔族根高山族之分。這樣的情況下,舊慣調查就顯得格外重要。舊慣調查可以明白各族群的信仰、習俗,了解原來的法律規定,再採漸進式修改回母國的規範。如此,當地人民才不會有太大反彈。
- 人口普查也很重要。人口普查是具體全面調查全國人口、住房、男女比例、身體、就業狀況等重要事項。調查結果可讓殖民者知道,此地的社會結構、人口分布、健康狀況、專長,以方便管理及指派被殖民者為母國工作,賺取更多利益;殖民者還能只動用最少的軍隊駐守。
- 我認為,實行舊慣調查與人口普查絕對不是出於為當地人民好的心態,別忘了,殖民就是賺取好處的手段,實行調查與人口普查是出自於利益導向,怎樣使用當地資源效率最好?怎樣的規範不會造就官逼民反?怎樣指派給人民工作能獲取最大效益?就需要上述兩者。當然,對當地而言,好處極大,對往後影響深遠,但都只是上位者為了自身利益而有的社會效益。所以,殖民統治宜進行舊慣調查和人口普查。
參考資料:
1.台灣大百科全書
2.維基百科
3.日治前期台灣總督府對舊慣宗教之調查與理解(1895-1919) 林佩欣 著作
4.歷史文化學習網
5.現代人口普查時期演變 余清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