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日治或日據與殖民(02114111)

1.    日治說與日據說分別投射出什麼樣的台灣圖像?

   「日治」,意謂著1895~1945這五十年的時間日本在統治台灣,其實,我比較贊成此說法,我認為在日治時期,已經沒有台灣式的台灣人,在這塊土地上,只有日本式的台灣人,當時的台灣人,身穿和服、口說日語、必須拜神社、在學校受的教育思想逐漸日本化、連名字都變成日本名;而且,台灣經過荷蘭、鄭氏、大清到日本的殖民統治,真正讓台灣邁向現代化的就是日治時期了,雖然,一開始的殖民政策趨向消極,當時的日本政府一心只想奪取台灣豐富的物質、原料等等,好像只是為利益而統治;但也不得不承認,當日本人在台灣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帶動了許多基礎的建設,甚至在後期,日本人把重心移往南洋地區時,將台灣當作基地,使台灣得以踏出工業化的第一步;再者,台灣在日本人統治之下,生活水平大大提升,自來水、衛生習慣、守時、守法等等的現代化改革,有別於中國大陸落後的生活,台灣人民在當時可說是與西方進步國家俱進,所以,台灣光復後,時常聽聞台灣人與大陸人在生活、文化、知識上發生衝突,這其中的原因,也就可想而知了。

   「日據」,有些人認為當時的日本強力佔據台灣,所以日本人在統治上還是有所區別,將學校分成小學校、公學校、台灣人不容易進到帝國大學等,這些都是區隔台灣人和日本人不同的待遇,當然,還有許多不公平的政策,對台灣農民進行經濟施壓,不對等的物質交易,就像當時的一句俗語:「最笨的人才會拿甘蔗去日本人的株式會社秤重」,好像日本人從來沒有把台灣人當成自己國家的人民,只是佔據一塊土地,奪取他們想要的經濟利益,到了日治後期,甚至強迫台灣人改日本名、改穿和服、全面改說日語,表面上是說大家都是日本帝國內的人民,大家都一樣,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這只是日本人要台灣人前往南洋打仗補給軍力的藉口;所以,抱持這一種說法的人,認為日本人就只是和荷蘭、西班牙一樣的外來政權,呈現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關係,日本人只是佔據了台灣五十年,而台灣人也從來都不是日本的一份子。
2.    什麼是殖民?日本在台灣的殖民活動對當前台灣住民的生活及治理的影響?

   「殖民」就是一個外來政權佔領了另一個國家或政體的主權,有些可能會有全面性的改革,在語言、生活習慣、思想、教育方式等都會有所改變;有些甚至會帶領被殖民國邁入現代化,這其中,或許每個被殖民者的看法不相同,好壞評價皆存在,但是很多先例,殖民者通常都是為了被殖民國家的經濟資源,或是對殖民母國有助益的事物,我想這才是殖民真正的目的。
    其實台灣在日治時期的改變是非常大的,就像我上文舉例的,很多西方進步的思想和生活習慣都在日治時期傳到台灣,生活習慣的改變,開始有時間觀念,懂得遵守法律規範,醫療衛生的進步等,這些都使台灣人民的生活水準快速地提高,在台灣民主化之路的影片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有位學者說:「當時台灣光復,許多的大陸人遷往台灣,以前看到日本的士兵都是穿得整整齊齊,結果大陸人來都是衣衫襤褸,有的甚至還穿草鞋」,從這段話已經可以深深的感受到日本人統治後所留下的進步;在日治中後期,台灣已經出現要求民主的聲音,議會設置、選舉官員等,我想,這對於之後台灣脫離蔣氏政權長達六十年的專制統治,擺脫國民黨長久以來的一黨專政,在思想及行動上,有莫大的幫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