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權決定台灣在日治時期能否設置議會,你的決定?理由何在?
在當時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如果要說有權力決定能否設置議會,那麼,理所當然是從統治者的角度出發;也就是說,這位握有權力的人是在殖民統治時能夠參與政務、掌管殖民地的秩序等。
所以,站在殖民者的立場,我會反對當時台灣議會設置的訴求,原因如下:
1. 1921年1月30日由林獻堂等人第一次向日本帝國議會提出台灣議會設置請願書,請願書內容提及要求設置民選議會,賦予施行於台灣的特別法律和台灣預算的議決權,我認為這樣的訴求對殖民者來說是很大的為難,因為,一個殖民統治政權的基礎往往建立在對於法律、政治、社會的控制,歷任日本在台灣的總督都曾掌控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權力,這是屬於一個國家最核心的統治價值,當然,也是日本人在台灣進行獨裁的最佳利器;因此,假如同意台灣人設置自己的議會,不但會影響日本人執行政策的順利性,更會牽制殖民總督的統治大權。
2.再來,我認為與當時世界民族自決的思潮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瀰漫著一股民族自決的風氣,民族主義的盛行在此時達到巔峰,許多發展中國家紛紛從已開發國家獨立,身處遭到外來政權統治的台灣人在這波潮流中受到影響,提出議會設置請願,為台灣獨立做準備;然而,日本卻在這種氛圍中開始與德國、義大利去入侵一些地區,明顯地在對民族自決思想進行反抗,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日本人就更加不可能同意台灣設置議會,讓台灣得到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獨立相同的機會。
3.最後,我認為和經濟利益也有相當大的關係,日本人占領台灣真正的目的-榨取經濟資源,日本人既要從台灣獲得大量利益,一定會有一套全盤性的計畫,如果,讓台灣人設置了議會,甚至享有預算的議決權,那麼不但會打亂日本人對經濟的長期計劃,更令日本政府擔心的是可能會影響到他們所要奪取的利益,再者,假如台灣人能夠議決自己的預算,那麼在很多方面也無須順從殖民政府的安排,就會讓日本出現很大的統治危機,也影響了他們在經濟上的主導權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