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殖民母國(日本)先進行於殖民地(臺灣)土地調查而非人口普查之原因 (覃道智 02114112)

殖民母國(日本)先進行於殖民地(臺灣)土地調查而非人口普查之原因

日本是從19世紀中期的明治維新開始,漸漸的在社經軍政等各方面逐漸的向西方各國學習、效仿。而第一次的成果驗收就是在1894年的甲午戰爭,日本也於此次戰爭中打贏了原本被視為東亞最強大的中國,躍升成為東方世界唯一的新帝國主義國家,開始對周邊國家發展勢力、展開軍事以及經濟的侵略。

臺灣,作為第一個實質意義上被的日本殖民地,不難想像,日本必定有不少想要發展的方向。根據解釋,殖民主義國家通常會控制該地區的自然資源,人力和市場。殖民主義國家亦會強加自身的社會文化,宗教和語言於被征服的民族身上。所以殖民主義實質上是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家直接干預比較弱小的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系統。並且因為大力西化,日本在初期治理方向上必定受到西方帝國/殖民主義不小的影響。

以下文章為節錄自PTT台大批踢踢實業坊
作者: UED  看板: historia
標題: 日本統治下的台灣

一、 日本統治台灣初期的方針政策

    甲午戰爭以前,日本並沒有奢望從清政府那裡奪得台灣。所以對於突然到手的台灣,日本並沒有及時制定出治理台灣的統治方針。1890年代後期是日本歷史上思想最活躍的時期之一,人們對治理台灣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建議。比較開明的人提出採用美國和德國的聯邦制,將台灣作為日本的一個自治聯邦;比較保守的人提出將台灣的當地居民全部趕走,把台灣變成純粹的日本人居住的土地。日本政府一時也無法確定台灣的統治方針,只好採取“無方針”的走一步看一步的摸索政策。

當時日本的軍部特別傾向於將台灣居民全部趕走,使台灣變成真正日本人的土地。在台灣的日軍有意識地對當地居民進行掠奪、毆打、甚至殺害。然而盡管日本人十分殘暴,絕大部分台灣人還是選擇了“忍下來不走”的選擇。兩年的選擇期限到期時,僅僅0.16%的台灣人返回中國大陸。台灣人不肯離開台灣返回中國,大約是認為“天下烏鴉一般黑”,到哪裡都是一樣受壓迫。   

台灣居民不走,使日本將台灣變成真正日本人之土地的計劃落空。日本人不
得不考慮怎樣處理這些“非日本人臣民”的問題。西洋派的人建議採用英國式的殖民地管理方式,保持台灣本地的文化風俗習慣,僅僅把台灣作為日本的原材料供應地和工業產品銷售市場。東洋派的人建議採用中國式的民族同化方式,對台灣居民進行同化改造,使台灣人變成地道的日本人。

有人提出將台灣高價出售給歐美列強的建議,這樣一方面可以擺脫沉重的台灣統治費用,另一方面又可以得到富國強兵所需的巨額金錢,可謂一舉兩得。但日本政府高層並不讚成出售台灣的計劃,他們認為出售台灣會讓歐美列強鄙視日本沒有統治外民族的能力。為了樹立日本在世界上的威信,無論花多大代價也要搞好台灣。於是日本政府請來搞殖民地十分有經驗的英國人作顧問,請教怎樣緩解統治台灣的經費和怎樣治理台灣的問題。英國顧問去台灣進行了實地考查以後,向日本政府提出了“間接統治”的建議。
總而言之,日本統治台灣初期的方針政策,是以英國的殖民地政策為藍本的“間接統治”政策。除了剪辮子穿洋服等外,並沒有對台灣居民的生活方式加以過多幹涉。但這種早期的“間接統治”政策,後來被激進的“皇民化”政策取代,使日本的台灣統治政策走向了另外一條道路。

從以上的文章我們可以得知,日本在初期是使用西方英國式的殖民方式,所以為了得知、並清算臺灣有哪些資源可以供開發,並且為了方便統治管理,前期在英國式殖民時,派來的皆為武官總督。而對這些日本將領來說,來到陌生的臺灣,最重要的就是瞭解臺灣的詳細地形及資源分布。如同我在上課中提到的例子,有玩過各種戰略遊戲的同學都知道,在遊戲一開始除了發展自身的基地外,最重要的就是探勘地圖,因為只有瞭解了整體的狀況才能做出最好的部屬。而這也十分接近軍人的思想。只有在瞭解了臺灣的地形及資源分布後,這些將領總督才有辦法分配各地的駐軍部屬狀況,在前面節錄的文章另外有一段提到英國顧問在日治初期發現的問題:
日本在台灣的駐軍人數太多,比英國同規模的殖民地駐軍人數多510倍。日本派駐台灣的官吏人數也太多,比英國同規模的殖民地官吏人數多 2 4倍。這是造成統治費用過高的一大原因。

日本總督府在1898年即治台地3年,頒布了《臺灣地籍章程》及《土地調查章程》並成立臺灣臨時土地調查局以調查地形並區分土地種類及使用情形、確定土地之所有權等。而土地調查則包含了地籍調查、三角測量、地形測量三項。而調查結果為:
1.    原清朝時估計約36萬多甲的土地,經過測量後發現為63萬多甲
2.    進行面積與地形的測量,完成大部分臺灣正確地圖
3.    確定各種/筆土地的所有權,使田賦稅收大幅上升
另外還進行了林野調查,確定各地樹種以及物產的分布,增加了日後開發的方便性。

        1905年的人口普查(國勢調查)原本是定訂與日本本土同時進行的,但因著日俄戰爭的爆發,日本本土暫緩了國勢調查的時間,臺灣在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的主政下則是依照原定計畫實施,台灣總督府於台灣的戶政調查十分詳實,各項統計數據也相當具有客觀與準確性,一些特別的資訊例如種族、鴉片吸食、纏足、不具(即殘疾)、種痘俱在調查之列,而在此時期後,日本的統治方向也由原本西洋派英國式的殖民主義慢慢轉向了東洋派的民族同化。


參考資料:
PTT台大批踢踢實業坊 作者: UED  看板: historia  標題: 日本統治下的台灣

維基百科:臺灣日治時期國勢調查(日本)”殖民主義

1 則留言:

  1. 不宜引用未加出處的作品(如PTT),任何作為引證的材料必須是可供追究的,而不是只要是公開的文字皆有引用的價值。此外,未附出處的文字就是意見或主張,若引用他人主張,作者必須說明何以贊同或反對該主張,直接引述而不加討論,恐無助於觀點的表達。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