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舊慣調查與人口普查(02114139)

何以殖民統治宜進行舊慣調查與人口普查??

1.舊慣調查
日治時期為瞭解台灣風俗習慣並進而立法所進行之各種調查活動。
我認為當一個外來政權要統治一個地區時,勢必得了解當地人民的習性,風俗,生活方式,傳統與禁忌等,以便在短時間內給予人民對殖民政府好感並強化其統治基礎。日本據台之初,並沒有什麼殖民統治的經驗,所以沒有可以沿襲的法令和政策,再加上台灣和日本的語言,生活習慣及風俗民情在當時是有很大的差異的,於是日本殖民當局也不知道該沿用其日本本國原制定的法規,亦或是重新訂定日本在台的方針。於是當時擔任民政長官的後籐新平在政治生物學的原則下,展開舊慣調查事業。
後藤新平曾說『社會習俗或制度,必有其長久以來存在之理由,如不明究裏,一味地將文明國家之制度施行於未開化之地,此謂文明之虐政,余以為萬萬不可。故統治台灣,首先得以科學方法調查當地之舊慣制度,採順應民情之措施。若未詳加調查,即將日本內地之法制施行於台灣,無異是將比目魚的眼睛變為鯛的眼睛一般,是不解政治真義之行為。』『順應民情』此四字可推論,在當時殖民初期後藤並不是想要同化台灣人民,而是想要找尋台人舊習的缺點並加以剔除,使社會更進步且幫助統治,但也不排斥台灣人擁有自己優良的生活傳統。於我而言,這樣的舉動是適當且符合人心的,統治者本就該因著人民的生活習慣及方式,傳統,去定訂一套適合當地的生活法規而不是一昧依照自己的喜好意願及統治方便,就要求人民接受許多不合常理的規定。


2.人口普查
其實日本一開始殖民台灣最先展開的並不是人口普查,而是土地調查,但人口普查卻是日治時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項政策。日本政府對於台灣的人口普查始於 1905 年 10 月,第二次人口普查則是於1915年進行,之後至 1940 年為止,每五年進行一次類似的普查。整個日治期間,台灣人民一共被查了七次,全面調查的結果,不僅將原本不明的總人口數查,更進一步將島上的每一個人,都劃分出了各自的分類:性別、年齡、戶籍地…等許許多多的條目,將每一個人民自雜亂無章的群體中獨立出來。而且日本對殖民地台灣的人口普查整整早了日本本國十五年,原因可能是日本當局本來就認為台灣人民不如日本國民來的友善溫和,人口普查是可以使日本當局加以控管台灣的方式。


就舊慣調查及人口普查而言,我認同日本的這兩項殖民政策,但我並不贊同日本僅就這兩項政策就草率地替台灣人民畫了一個框,並要求人民依此框行事,而抑制了台灣人民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權利,殖民政府應和人民溝通再加上此兩項政策,定能更服民心。



參考出處:

  1.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820 台灣大百科全書  舊慣調查
  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E4%BA%BA%E5%8F%A3%E6%99%AE%E6%9F%A5   維基百科  日治時期的人口普查
  3. www.scu.edu.tw/society/acade_act/.../papers/cpChen.pdf‎  人口普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