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舊慣調查與人口普查(02114143)


何以殖民統治宜進行舊慣調查與人口普查?

  1. 所謂「舊慣調查」是指一地殖民得統治國為調查該殖民地的人情、風俗、習慣、文化,以便能深入了解該殖民地而進行管理,所做的各種調查活動。由於日本與臺灣在法制、風俗、語言、文化上的各方面差異性,日治時期日本為能儘速瞭解臺灣的風俗民情故進而立法展開一練串的舊慣調查活動。縱然如此,官方、民間雖成立了不少組織以求得能探求、解決台灣問題,但是成效仍舊不彰;後來,由後藤新平主導成立了「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以進行調查與編纂的工作,該會的調查人員發現了漢人與原住民差異極大,故而增設了「蕃族科」,以便對臺灣原住民的舊慣調查與立法工作的進行。
  2. 當時因為實施對臺灣的舊慣調查,不僅促發了在日本本土對鄉土學與民俗學研究的重視,其學取得的經驗與模式,也讓日本移植到其世界各佔領地的舊慣探求。
  3. 「人口普查」是近代統計國家人口的重要工具,以具體全面抽樣方式調查該國全國的人口、住房以及相關的重要事項。自1790美國政府首次展開具現代意義的人口普查後,依其調查數據隨之呈現諸如自殺率犯罪率、宗教分布、男女比例等社會概念,對經濟及政治上的貢獻至今仍在影響現代國家之運作。
  4. 台灣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是在1905明治38年)10月1實施,日本本土的普查則因日俄戰爭中止,因而稱之為「臨時台灣戶口調查」。此後,在191519201925193019351940也都曾實施過戶口調查。1920年起,台灣的戶口調查與日本本土同時實施,所以本次之後的普查都稱其為「國勢調查」。1956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進行戰後第一次人口普查,19661980199020002010年又再實施普查。在2010年(民國99年)台灣人口普查人口數約為23123866人。
  5. 就政治層面,我認為日治時期所做的舊慣調查與人口普查是種手段,而這種手段包括攏絡與高壓統治,藉由舊慣調查以深入了解台灣本地的文化,這種方式,就積極方面而言,是一種懷柔的政策,它所展現的是一種日本政府對台灣這個殖民地的高度關懷,殖民母國為了治理一殖民地,願意花時間、金錢去理解該殖民地的風俗民情,進而融入殖民地的社會,這些種種的行為,極有可能是為了攏絡當初中國割讓台灣時,那些相較下比較不激進的台灣人民,使他們心理形成一種「或許日本對於治理台灣是有心希望能夠壯大」的觀感,進而接受其統治。但就高壓統治層面來看,日本對於那些極力反抗日本統治的台灣激進份子極度苦惱,因此藉由舊慣調查與人口普查,以便能夠使部分的台灣人民回心轉意;再者,若是那些人民仍執意反抗,日本政府也能夠藉由舊慣調查的瞭解進而找出對策,或藉由人口普查的方式能快速搜索到那些叛變的份子。以經濟層面而言,日本對台灣實行人口普查,亦能夠更便於進行實施稅收,因為在各地的戶政事務所皆有統計每家每戶的人口數,也因此,日本政府也能夠藉由這項調查以使能更方便、更快速、更準確地得到征稅的經濟利益。








參考資料


1.台灣大百科全書

2.維基百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