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有權決定台灣在日治時期能否設置議會,您的決定?理由何在?
首先,民族自決在當時的國際社會已經是一個不可逆的觀念,也是一個新的政治思想,在這股潮流下,有些許國家貫徹了信念,從被殖民的身分中獨立,自成一國。
其二,政治是與人民最息息相關的,要在一個公開、公平且透明又能改變政治的地方,無疑是議會。議會是能讓人民發聲也最能表達、充分反應民意的地方,要完成民眾的期待,勢必要給予他們一個發聲的管道,且能親身的參與討論,針對所未能期待之處做出改變,所以,應當適度地將這個權利還給當時的人民。
第三,我會從台灣的歷史看起,當我知道台灣曾經受過外族的統治,我會以舊往的事為借鏡,高壓政策是無法攏絡人心,宗教、醫療技術的傳播等懷柔心態才是最貼近人民生活且讓人心服的方式,而且在清領時期,台灣的發展是中國高度發展的一省,基於這個理由,在台灣的人民內心不免會有一種優越感,會不服從外族統治的心態可能會勝於中國其他各省,民族意識可能也會強烈許多。
最後,最後如果我有權決定設置議會與否,我會在台灣設置議會,。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是一個溫和且有別於過去的武裝行動,且要消除敵我的意識,消除日本人與受殖民者的差異,應與日本本地的做法一樣,劃台灣為其中一省份,以日本內部的行政區域分類,而不是以統治異端的方式將台灣人民視為無法馴服得蠻族,差別待遇的實施只會讓兩者間的仇恨加深。政治、經濟、教育,本來就是統治的重要指南,因此,我會在內地延長主義時期,放寬對於台灣人民的限制。
但是,仍不會完全接受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提議,而是會有一個折衷的版本,畢竟日本統治台灣的時間不長,對於時局的穩定仍會有變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