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殖民統治宜進行舊慣調查與人口普查?
- 當一個新的殖民政權進入未知的領域時,該政權的法律、習慣、風俗,都無法直接應用於該殖民地,如何讓殖民母國未來的統治更加便宜行事,「舊慣調查」的應用即是重要的環節,一個完整的舊慣調查,其中必定包括了就執政政府的事務處理方式、經費配給、土地買賣方式及所有權、當地有力人士的勢力範圍,及最重要的是原住民。社會舊慣的由來定是長期累積而成,若硬將新法加諸於上必定會破壞其原本的工商產業,或減損原有的利益,所以當新政府開始殖民時,若能做好通盤的舊慣調查,他們便能知道發生事情時,該如何以最能讓被殖民者接受的方式去處理。
- 舊慣調查往往也是了解權勢之人所在之處的方法,往往新政府在管轄不力之時,可透過攏絡地方仕紳,達成間接控制的效果。舊慣調查也不是完全的向舊慣低頭的方式,而是採取「去蕪存菁」的概念,了解什麼是在當地繼續應用可幫助執政亦不造成負面影響,若有負面成效的必定除之而後快。
- 人口普查對於殖民來說也是一種方便統治的行為,為何要弄清楚人口數、戶籍地、性別比、職業等瑣碎的事,目的在於便於控管及剝奪利益。以控管的角度來看,如何將社會安定值最大化,便是要投入軍、警人員進入民間,並實際應用法律,但若不清楚人口的動向,將造成執行的不便,延伸更多社會治安問題,故建檔管理,讓公權力進入私領域,可以穩定社會治安及殖民政權;再以利益角度來看,若當殖民政府有意從被殖民者身上抽稅時,戶籍的重要性更加明顯,普查的精確與否,將影響最後稅收的齊全度,杜絕逃漏稅。
- 有時候人口普查也是殖民母國用來區分「人」的一種方式,例如納粹針對波蘭、捷克進行的人口普查,都會要求猶太人掛上猶太之星。再如日本人對說日語的台灣人會掛上優良家庭等,都是便於去區分身分,利於權力執行的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