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台灣共產黨 (02114153)

  • 如果您是當時的台灣青年,會加入或支持共產黨?理由何在?現在您會做出相同的決定?
      
  • 我的選擇是以前不會,現在可能會。
  • 台灣共產黨在1928年於上海成立,成立之初是希望由日本共產黨指導,但最後卻是由中國共產黨指導。而台共的黨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其意圖的順序,先是推翻專制接著是「民族獨立」,這表示著台共在成立時是為了要台灣民族獨立而借用共產勢力已達成目標,並非真心擁護蘇維埃政府或無產階級革命;然而在日共瓦解之後,中共的勢力漸漸滲透進台共組織裡,台共日益「左傾」,走向所謂的階級革命的核心理念,而並非成立初期的民族革命,讓成立的目的失焦。
  • 再來是經濟考量,事實上日本所帶來的工業化,雖然是為殖民母國的利益作為前提,但實際上日本對於台灣地位上的看重、建設,確實能讓台灣走向進步,該思考的是如何改善勞工待遇而不是直接去推翻這種殖民經濟體系。況且實際上來看,台共成員裡多的是有產階級在推動,雖然說是因為他們才有了思潮引入的機會,但他們不也是革命最後的受益者嗎?參與革命的基層人民實際上是無所失也無所得的,這實在不符合馬克斯社會主義概念。
  • 台灣人說實在是個愛錢的民族,我不認為他們「捨得」放棄所有財產,投入這項革命,恐怕最後還是淪為另一項新的階級權力、財產分配制度。
  • 在台灣人或是在華人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概念是「有土司有財」,這是一個非常強調私有財產的概念,在這種概念下要放棄土地所有權,而只有可能五、六十年的「使用權」是非常的荒謬的,等於說我既不能累積財富讓一代過的比一代好,更不能保有現狀留住半壁江山,在華人的眼光裡是無法接受的。
  • 從政治角度來看,當時出現的台灣設置議會請願運動、台灣文協等,都強調了民族自決、主權在民的一個基本概念,實際上也是想要改變台灣在經濟、社會地位上的弱勢,然而共產的勢力,在當時來看卻是個極權主義,在同時出現主權在民及極權主義時我當然會支持主權在民,試問誰願意將自己的權力交由一個人或一個集團掌控呢?再者說,雖然民主及共產都有所謂權力腐化的可能,但是就制衡力來看,至少民主制度會是更安全更適合的選擇,這不是過度理想化的結論,而是根據制度問題而有的推論。
  • 最後,我認為台共不只在成立時的組成、推動分子既有民族、地區上有所差異,更有在宗旨上的歧見,在加上這些所謂的高層對於台灣在共產制度的可能性及適應性有多少是一個問號!一個不明確的宗旨,不明確的政策,不明確的指導,要如何讓傾心馬克思主義者追尋?對於這樣一個未明訂路線的黨,我是不可能贊同的。

  • 現在來看所謂的2008年確立的台灣共產黨,其黨的宗旨是所謂的社會民主主義而不是共產主義,他並沒有實質上要求政治權力的意圖,而是走向社會互助及注重國家利益的團體,並沒有所謂無產階級革命或財產公有化的概念,我會把他認定成類似利益團體般的在推動公共利益。所以我會加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