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02114214)

如果您有權決定台灣在日治時期能否設置議會,您的決定?理由何在?

我的決定是:
同意設置,但在有限支持之下積極管理。
理由是:
  1. 殖民母國之所以統治殖民地,無疑是為了母國自身的利益,希望能從殖民地獲得所需的資源。基於效率及效果的考量,保持殖民地原本的安定,便是使殖民政府能專注於發展殖民地的首要要素。但未必只有高壓抵制的手法才能使人民服從,順著毛摸,體察民意的趨向,適度的開放自由給人民,人民能夠得到訴求的回應,便亦將釋出善意反饋於殖民政府。再者,面對國際經過大戰之後興起民主思潮的挑戰,以及台灣人民隨之抬頭的意識,民意越發蓬勃,凝聚的力量就越可觀,日本政府實不該忽略這樣的影響力。
  2. 故若台灣人民請願設置議會,那就設置吧!但前提是一切行動都必須在不悖離日本政府之下進行,畢竟,身為統治者,為了避免殖民地本身的勢力擴大,進而影響到殖民母國,是不可能將權力完全交於殖民地人民的。採取有限度的向外釋出一部分的權力,產生人民與政府之間溝通的橋樑,不但能使人民接觸到自主,亦能保有日本殖民母國的統治權,更能增添國際上各國對日本的好感度,對此民主之實施予以肯定,這麼一來,設置議會一舉,並不代表官方的妥協,而是在權衡利益之下,選擇除去殖民行為被汙名化且成就殖民收穫最直接的體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