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02114229)


如果您有權決定台灣在日治時期能否設置議會,您的決定?理由何在?


  如果有權能決定是否設置議會的話,我會選擇不同意

  以殖民者角度來觀看,倘若台灣要按照立憲法制成立議會的話,台灣議會即可以按照當時日本國內所運用的「伊藤憲法」:

財政方面,對於總督的財政預算有監督權,一旦擁有預算監督權,台灣的財政政策將不再被日本帝國壟斷,也無法將利益保全給日本資本家。當台灣人民跳脫日本下的「殖民經濟」,日本統治台灣所覬覦的利益也將兌半甚至慘賠。
●立法方面原攬有行政立法於一身的總督,將不再實施殖民地上的「獨裁」,依照憲法而是需要對議會負責,接受議員的質詢,任何利於母國的法案,都有被推翻或杯葛的情形發生。一旦有了議會的制衡,總督不再對台擁有至上的權力,甚至削弱總督勢力。美國在獨立運動前即是母國有設置議會的殖民地,鑑於議會設置促使美國獨立戰爭,身為殖民母國的日本當然有不同意議會設置的理由。



  就客觀者角度來說,台灣擁有民主意識及知識的皆為高階知識分子,其他人民皆在日本長期的思想教育控制下,對於所謂的「民主」無確切的認知與實踐力,若設置議會實行選舉,在尚未教導人民民主觀念下,對於候選人及選舉制度並無辨別能力及公民參與行動力,也難免會在往後造成選舉資訊的不明和開票的不透明,黑箱作業也將會在預期之中。而高階知識分子大部分為大家族出身,在地方家族的勢力之下,不免會有家族壟斷政壇的情形發生。


2 則留言:

  1. 您好 我對於您的發文有些看法

    "其中原因在於1917年費迪南德·馬可仕是菲律賓脫離西班牙殖民首次「菲律賓人選出菲律賓人總統」"

    這一段,我有些疑惑
    我有三點想說:

    1.對於"1917年馬可仕是菲律賓的首任民選總統":
    這裡我認為有誤,馬可仕是於1917年出生,所以那時馬可士根本不可能當選。

    2.對於"菲律賓脫離西班牙殖民":
    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西班牙戰敗,以2000萬美元為代價,讓給美國。因此,1898年後,菲律賓就是美國的勢力範圍,因此菲律賓並無脫離殖民。

    3.對於"菲律賓脫離殖民首次「菲律賓人選出菲律賓人總統」":

    1935年,美國允許菲律賓建立菲律賓自治邦(政體:共和國) 自此菲律賓才算是短暫獨立。當年菲律賓進行首次民選總統選舉,而曼努埃爾·路易·奎松以近68%的高支持率當選。
    因此,曼努埃爾·路易·奎松才是首次"「由菲律賓人選出之菲律賓總統」"。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同學抱歉,我現在才看到你的回覆,謝謝你的指正,在閱讀資料時我看太快造成報告的錯誤,我也會為此做修正的,真的很謝謝你的幫忙。但小錯誤稍微修改,在整體報告內容表達上不會有太大差異及更動。感謝你認真看我的報告,你的糾正對我的報告也是種鼓勵,謝謝你。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