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有權決定台灣在日治時期能否設置議會,您的決定?理由何在?
一 站在殖民者的立場,我同意設置議會,當時盛行民族主義風氣,日本也相當害怕台灣會發生抗爭,所以開始推行內地延長政策,我認為設置議會可以讓台灣人被同化為日本人,就像請願書第一條所言,大日本帝國是立憲法治國,而台灣則歸屬帝國版圖的一部分,同意台灣的請願書不僅可以讓台灣人感覺殖民者站在他們的立場以平息民族自決風氣帶來的影響,而且有明文承認台灣隸屬日本,就不用再擔心台灣要求獨立的行為,將台灣完全融入日本,但是也要限制他們的實權。
二 站在被殖民者的立場,我不同意設置議會。因為實權還是掌握在日本政府手上,無法真正實行台灣人民的訴求。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只有採取溫和的設置議會的運動符合民族自決的潮流,梁啟超向林獻堂告誡說:「中國在今後三十年, 斷無能力幫助台灣人爭取自由。故台灣同胞切勿輕舉妄動,而作無謂的犧牲。 最好仿傚愛爾蘭人對付英國人之手段, 厚結日本中央政界之顯要,以牽制台灣總督府之政治,使其不敢過份壓迫台灣人。」但是柔性地向日本政府要求設置議會無法達到想要爭取台灣自治的目的,所以才會造成台灣設置請願運動的停止,不僅是因為日本的制止,還有更多的是各派的理念不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