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日治或日據與殖民(02114501)

1. 日治說與日據說分別投射出什麼樣的台灣圖像?

日治說強調的是日本在1895-1949治理台灣合法化的說法。從歷史角度看,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後,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日本與清政府換約后佔有台灣,條約生效而非所謂日本武力強行佔領台灣,因而日本領有台灣具有合法性。日治說在國民黨接手台灣初期為官方說法,而在今天亦仍未民眾普遍共識,體現出的主要有兩點,一是台灣民眾對日本統治時期帶來改變如公共設施的建設等硬件設施呈較為積極的態度;二是日本在台灣的同化政策如皇民化運動取得成效,使得台灣民眾對於日本產生更多的心理認同,而同時日本對台灣的統治也因此更加具有正當性。

日據說則強調在領土與統治的問題上,日本佔有台灣的方式屬於殖民統治。日據作為今天的官方用語,一是基於台灣民眾對於國家主權以及尊嚴的重視,帶有「中華民國史觀」傾向;二是日本在統治台灣時期強迫台灣民眾改姓,放棄原本信仰而信奉日本神道,威逼婦女當日本軍隊隨行妓女等的行徑已經帶有殖民主義的色彩,對台灣民眾帶來的傷害更大於它的利處。



2.什麼是殖民?日本在台灣的殖民活動對當前台灣住民的生活及治理的影響?

殖民是指較強大的國家(通常為帝國主義國家)對實力較弱的國家或地區進行佔領并對其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實施統治與干預。

生活上的影響分為兩個方面:

一是心理上對待日本的態度。作為一個來台灣才一個月的大陸人,我親身感受日本對當前台灣住民的影響并不深,所以僅能較為狹隘地對比較大陸現狀和殖民后的台灣的一點區別。最明顯的是台灣與大陸人對待日本的態度有很大的差異。日本在台灣的殖民活動有如同化政策和皇民化運動等等,對台灣的影響很深,直至于讓當前普遍台灣民眾對日本抱有好感,可能這是潛移默化的影響以至於我感覺同學們都從來沒有發現過。而在中國大陸,仇日的情緒仍然非常普遍而強烈,因釣魚台事件所引發的打砸日本商店與日產汽車的事情仍有發生,雖然不理智,但卻能十分清晰地看出兩地人民對待日本一般態度的不同,從而看出日本在台灣的殖民活動對人民心理的影響其實很深遠但身處其中卻難以發現。

二是從衣食住行的普通生活而言。日治時期所修建的水利設施,交通設施等,當時發展起來的義務教育與高等教育等等都對促進台灣的現代化有所貢獻。而我所見,由日文轉化而成的台灣用語,滿街的日產汽車和日式風格的建築,整齊的道路規劃才是讓我感受最深的日本對台灣的影響。


請原諒一個大陸同學膚淺而生活化的回答,我以後會更努力更深入地瞭解台灣,希望和同學們一樣有深刻的見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