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舊慣調查與人口普查(02114501)


何以殖民統治宜進行舊慣調查與人口普查?

  1. 舊慣調查與人口普查皆為日治時期的殖民政策。從日本剛接手台灣說起,當時的台灣向來被認為是難以教化之地,並且日本佔領台灣時遭到群眾的反抗,造成日本士兵傷亡慘重。因此,日本當時對治理台灣的艱難程度可以料想,若是一味以硬碰硬,結果更是拖慢殖民統治的進度而且成效甚微。由此,舊慣調查和人口普查就顯得必要。
  2. 憑藉著舊慣調查和人口普查,第一,可以將當時雜亂無章的台灣現狀科學地條理化,書面化,簡約化,成為一個系統性的資料供殖民者翻閱,掌握殖民地的生存動態,隨機應變做出殖民方針的調整,契合後藤新平的“生態政治學”的科學行政。第二,充分瞭解以及反思台灣的民性特徵對癥下藥,從被殖民者的角度出發,思考如何使其更快更心悅誠服地接受統治,改變了之前未瞭解狀況而事先訂立施政方針而導致開空頭支票,最終無法實現的錯誤。第三,殖民者按照所得的資料制定統治政策,將其統治人心的陰謀巧妙地揉入到權力的框架之中,成為統治的有效力量,而被殖民者常常看見表面帶來的良好改變而蒙蔽。因此,殖民的不正義將被其所謂的“正當性”所取代,因而能夠建立起一個有威信的殖民者形象,使民眾深感人的生存得到滿足,卻不知這只不過是殖民目標實現的重要條件。
  3. 另外,可以從日本人自身的特性出發。日本統治台灣初期,像以上所說,台灣本蠻夷之地,所以一般的日本士兵都不願意被派遣至台灣,因此初期到臺的日本士兵素質低,官吏品質惡劣,曾經出現台灣的孔廟中四書五經被日本兵丟棄后,孔廟被強行佔據為臨時的野戰醫院等的行為也成為了日本人統治台灣的阻礙之一。雖說台灣當時被認為是較為落後,但是其背後是相對於日本而言文化強盛的千年古國——中國,日本即使在甲午戰爭中戰勝,但仍對中國的文化有敬畏之心,而台灣思想上尚且保留了較為文明而先進的文化。基於日本人好學的心態,不難想像,在殖民統治中常常被認為只作為瞭解台灣現狀,制定統治政策的舊慣調查中含有一絲日本對中國文化的暗中窺視與偷偷學習的慾望。
  4. 日本當時對台灣進行殖民統治之時,并不像許多曾經作為殖民者的資本主義國家那樣擁有殖民經驗,台灣是它的第一個嘗試。於是,獲得國際上殖民的認同就顯得有些必要,大規模的調查(不僅僅是舊慣調查和人口普查)之嚴謹和詳盡,寫成一本名為The Progress of Taiwan(Formosa) for the Years1895-1904 在國內外發表,以科學的統計更使國際信服台灣在日本統治之下的進步是日本作為殖民新手獲得認同的重要手段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