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99114124)

如果您有權決定台灣在日治時期能否設置議會,您的決定?理由何在?
  • 我不會讓台灣在日治時期設置議會。
  • 台灣對於日本而言,是一殖民地,兩國人民的權利不平等在許多政策都可看見,諸如教育雙軌制、同工不同酬,台灣可以擁有現代化的硬體設施,但是不能夠擁有與日本國民同等的權利,若台灣人民擁有了立法權以及預算審理權,等於是台灣人民有權力能夠制衡總督的行政權,總督的權力便會受到牽制,且台灣人民會開始制定消除差別待遇等與日本國民同樣權利之平等法律,將自身地位提升至與日本國民相等,民族意識抬頭(林獻堂在進行台灣設置議會請願運動時,反對日本的內地延長主義,他本身自認為是中國人,而並非是日本人),日本很可能會失去台灣這塊殖民地,在未設立台灣議會之前,台灣人民利用日本的輿論壓力將六三法廢除,限縮總督的權力,若給予設置台灣議會,對於統治台灣的行政長官而言,是不明智的決定。
  • 「教育」是民主意識抬頭非常重要的元素,日本人在統治台灣時,在高等教育上的差別待遇相當明顯,初級教育因為要消除文盲,所以差別待遇並無明顯現像,只在教材上程度略有所差,但是高等學校方面便展現了日本的「愚民政策」,在1919年以前,台灣人民在台灣的升學管道十分有限,不是進入國語學校師範部就讀,就是進入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就讀,若是家裡有能力,便可前往日本,台灣人民選擇的科系十分有限,日本人特意排除法政科系,目的是為了避免台灣人民有法政等基礎知識,而有機會反抗日本政府,甚至發展獨立運動,以控管台灣人民的知識,達到符合殖民母國的利益。
  • 以林獻堂為首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成員,將自身定位為中國人而並非日本人,抗拒內地延長政策,他們的訴求為「完全自治」,即台灣議會是獨立於日本帝國議會之外,不是地方自治中地方議會仍隸屬於帝國議會之下,既然是獨立於帝國議會之外,可以推論出台灣是隸屬於日本政府的小國家,台灣人民要求設置自身的立法院,以制衡總督的行政權,殖民地人民權利的抬頭便會造成對殖民母國的利益的威脅,因此我不會讓台灣在日治時期設置議會,如同日本人不可能養一隻能與自身權力相抗衡的寵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