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台灣共產黨(99114124)

  • 如果您是當時的台灣青年,會加入或支持共產黨?理由何在?現在您會做出相同的決定?
  • 在當時,我會支持共產黨。
  • 我認為當時的台灣共產黨是龐大農工無產階級無奈以及憤怒的實體化,面對日本殖民的高度經濟剝削以及政治、教育上的差別待遇,還有日後國民政府強硬的軍事作風及二二八事件的發生,台灣共產黨的主要理念能凝聚台灣人民的共同憤怒,民族主義的理念、台灣獨立的藍圖,正是當時人民承受種不平等對待的希望曙光。
  • 台灣人口的階級結構成現金字塔型,於日治時期,龐大的農工無產階級人口位於最底層,中間階層為資本家、仕紳階級,上層為日本精英,國民政府時期也僅是將最上層換成蔣家軍政府,兩個時期的特點皆是上層寡頭精英階級以居高臨下的態度統治中下層人民,農工承受長期不平等待遇,且資本家又與統治階層交好,共同剝削,日治時期以及國民政府時期皆是外來政權,易凝聚民族主義,且台共的黨綱口號十分有利於農民階級的處境。
  • 台共黨綱:「打倒總督專制統治—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台灣民族獨立」、「建設台灣共和國」,此三點與林獻堂為首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有雷同之處,且「罷工、集會、結社、言論、出版自由」為西方民主思潮的核心,以及「反對新帝國主義戰爭」為對強權掠取殖民地表達強烈的譴責,以底層階級的渴望,呼應台共黨綱,若我身在當時的年代,我會願意支持共產黨,維護龐大農工的權利,在無任何社會福利措施下,多數的資源掌握在少數精英統治階層手裡,是為多數殖民地獨立戰爭,激發民族主義凝聚的重要因素,再無其他更好的替代方案之下,我會選擇不比被日本殖民更糟糕的共產黨模式。
  • 現在的我,不會支持共產黨。
  • 共產黨與殖民以及軍政府高壓統治相比較下,共產黨為較好的模式,但是隨著勞動的累積,每個人的勞動程度不同,得到的收穫卻是相同,因此勞動效率便會慢慢下降,每個人漸漸馬虎行事,生產下降,供需比大亂,最後的下場仍是再引發一次革命。現代人勞碌的工作為的是相對應的薪資,利用累積的勞動力換成的貨幣儲存或是購買屬於自己的資產,但是在民主國家中仍有資源分配不均、貧富差等問題,但民主政府建立社會福利制度努力縮減其中的不對等,與共產黨日後可見的經濟瓦解來看,我會選擇目前並無失敗例子的民主制度,一個相較之下不那麼差的制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