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治說與日據說分別投射出什麼樣的台灣圖像?
首先,我們當然必須先就國際法層面來討論這項問題,「日治」表示日本在國際法上正式的擁有台灣的統治權,而「日據」則相反(不論日本實際的統治行為為何)。然而若以日據加以分析,我認為能從國際法上得出此項結果的原因只有二種情況:其一為,因為後來的戰爭行為,中國單方面的宣言而使馬關條約「完全」失效(是為「馬關條約廢棄論」);其二為,認為中國與國際法的體系不同,從而不適用之。然而後項顯然與歷史事實不符,且當時中國也無力於從根本上反對,甚至編纂《萬國公法》以資學習,故而不予討論;前者依據【台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黃昭堂著)一文加以分析,即為:「履行完了的條約(除馬關條約第六條外,此非履行完了條款)」據大多數學者認為是無從廢棄的,而我認為這點在邏輯上也難以解釋,是故台灣再度回到中國手中應是由於中國之後戰勝日本的戰爭行為,所以由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到日本戰敗台灣讓與中國前,這段時間應是「日治」無疑。
然而,除非「日據說」論者只是誤判國際法規,否則此說背後應有國際法外更加重要之觀點,而這應該才是對本題重要的關鍵!當時馬關條約簽訂後,發生三國干涉還遼事件,台人遂希望藉此途徑加以解決,然局勢不許;而後法國租借提議失敗,方有台灣民主國之發生。我認為台灣民眾在日本統治前已形成民族認同感,即使獨立建立台灣民主國仍舊希望回到中國統治,日本的統治或殖民活動首先即必須面對此問題,簡單來說就是對台人建立日本統治的正當性、認同感,是故日本完全掌控全台後仍舊需要面對著各種游擊攻擊(諸如林少貓等人)。
我認為:「日治說」投射出的圖像即為台人認同日本此時對於台灣的統治是正當的,不論其殖民地式統治是剝削或現代化台灣,至少持此說之人一定程度的形塑出對於日本政府之認同,當然這也表示日本殖民式統治有一定程度之成功;而「日據說」表現出的是對此段時期日本統治的全盤否定,從而根本上否定日本政府統治事實之正當性(此爭論是在日治後發生),並深入譴責日本統治台灣之手段或事實。「日治說」假若不就國際法來看,當然是日本借由其公小學教育、社會習俗、法規之重塑而得來之成果,然而其是否有成?就此層面的日治說而言(非國際法層面)在我看來是有的,常聽到經歷日本統治的長輩對於日本的正面性描述甚至緬懷;然而不論如何日本統治時台人對日之抗爭持續都在進行(雖然之後有消減),且殖民地式統治剝削造成之不滿與先前早已根深蒂固的漢族認同當然不可能完全消失,這種日本的統治策略在他們身上並未成功,再者目前構築台灣之人民有很大部分是國共爭鬥後由大陸迫遷來台之人民(這使得當時台灣人口遽增),這些人更遑論日本殖民地式統治是否成功或認同日本政府與否了!
總之,在此問題上國際法投射的台灣圖像是台灣割讓之歷史事實;而另一方面則為認同感、正當性與日本統治之策略是否奏效之台人與日本政府間的關係。
2.
什麼是殖民?日本在台灣的殖民活動對當前台灣住民的生活及治理的影響?
殖民當然不是將台人直接當成日本人統治或變成日本人,而是另有其他統治方針,而如何將台灣打造成有利於日本本土的政經發展,或是如何有效率的剝削台灣這塊土地的人、事、物將是日本重要的治台策略方向!
正如《水螺響起: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作息》一書所述,「時間觀念」是日本統治的重要手段,我認為也正是因為它的目的──有效利用台灣──故而必須一定程度將台灣現代化,不應越過此原因來看日本對台的現代化工程,這就不難看出日本如何現代化台灣(快慢輕重)。沒有現代時間觀念,而用時序等中國古老律曆的台灣,很大程度的影響日本的殖民統治──用原本曆法的台人如何規定其工作時數?沒有工作時數又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率的剝削?用直接減少工資的方式根本無法有標準,如:一天1元降半,時間若用過去時間則或許只能以一炷香來算,誤差就在二個小時,如何剝削?有時間觀念才能進行教育、官僚運作、社會改革、各項工作甚至現代化進程。
我認為時間觀念將使台灣社會更加快速的前進,並使日本殖民統治成為可能,也因為時間概念使得各項政令能有其明定期限、且教育、官僚、工作……有其標準。如前所述如何有效利用台灣資源是重點,是故根本沒必要作如啟迪思想等較高階的現代化工作(此處所說的為政治或思想方面的啟迪,而非各式技術的教學),所以「守秩序、標準化」將是現代化的關鍵,此二點其背後重要價值即是使過去台灣緩慢的時間變「快」,而且越快越好,從農業的時序進入到工業社會的機械分秒,讓台灣人趕的上搭火車、上課、洽公部門、最後趕上日本剝削下的最大利益!
是故日本人根本不希望台人完全轉化為日本人,這將損害其利益,「從屬」的台灣、工業化的台灣、有現代化時間的快速的台灣,才是日本政府理想中的台灣。當然日本對於台灣鐵道、地下水道、衛生環境、公小學教育……有重大改革,但最重要的是:讓台灣從短短幾年間從緩慢的農業時間到迅速的工業時間,而這種工業化的生活方式一直沿用至今(課與課間的間隔、工作的時間、火車的時刻)。
總之,殖民即是對於殖民地有效的利用,以最大程度圖利殖民母國,而非將殖民地人民轉化為本國人民,即使需要也是為了統治上的安定而運用政策給殖民地人民認同感;而日本殖民對當前台灣的重要影響當然有各種現代化的工程,但最重要的是:日本首度將台灣從農業時間(農業社會)帶往工業時間(工業社會),當然守序、標準會成為當時代的指標,而這也影響至現今的生活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