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台灣共產黨(02114252)

  • 如果您是當時的台灣青年,會加入或支持共產黨?理由何在?現在您會做出相同的決定?

  • 生活在那個年代,我想我會毫不遲疑地加入共產黨。

    1. 1928年,台灣共產黨成立,在當時這是一個在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體系之外,一種在台灣相當新鮮和特殊的組織。基於這樣一種心情,我想這是我第一個會加入並持續參與研究的理由。

    2. 當時台共的中心思想便是追求台灣民族的革命,透過第三國際的指導,最後達到使用革命來打倒日本總督統治以建立台灣民族的共和國。有鑑於那個時候我可能會接觸到俄國因為列寧革命而成功領導工農奪取沙皇政權的鼓舞,這也讓我覺得台灣是否可以運用工農的階級意識來推翻日本總督的統治。

    3.  當時的黨中央除了受到第三國際的指導,更受到日本共產黨與中國共產黨的支援聯繫,即便當時黨中央對於日共與中共的介入抱持紛雜的看法與作法,如:謝雪紅便反對中共介入。而日共更因後來遭日本政府整肅而自顧不暇。其實我的想法會是積極與中共取得聯繫並且由中共方面作為指導原則,先積極策動台灣的工農革命,待台灣革命成功,正式成立新政府時,也許我會選擇的是重返中國的領導,即便這樣的想法可能會與當時黨中央有所衝突或與建立台灣獨立的形式有不同的看法,但這也是我想透過加入共產黨想要達到的理想之一。

    上述三點所表達的是我認為當時我會最想加入共產黨繼而實現理想的目標與手段。

         當時謝雪紅、林木順等台共中央人士留學莫斯科後,在上海成立台灣共產黨。幾經一番波折後,後來來到台灣繼續領導共產黨,並積極與台灣農民組合和新文化協會進行滲透與合併。這樣的舉措確實和當時列寧認為必須領導工人階級以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的政權,以及早期中共的路線也是領導工人運動不謀而合。但在現在看來,我覺得當時台共的組織力量不夠明確,內部意見又經常嚴重性的分歧,對外方面又無法如同中共一樣可以與第三國際有穩定的支援管道,且受制於日本全面系統性地監控台灣,發展無法活躍。

        列寧的主張認為,一個組織完善和有紀律的黨,才能駕馭革命的形勢。而當黨制定決策時,必須保證自由討論,而當黨內領導者做出最終決定時,所有黨員必須無條件遵從。(引自:圖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列寧的建黨理論)
    而後中共會成功的原因,我覺得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中共黨員有辦法且有紀律性的遵從黨的中央領導。(我想這也是當時蔣介石何以讓周恩來在黃埔軍校時任政治部主任的原因,我覺得蔣介石後來本身也相當欽佩中國共產黨何以如此有紀律性)

    經由上述的種種原因,我想在現在的我看來是不會加入台灣共產黨的。因為當時台灣的環境確實不如大陸和其他地方,它最終還是無法有一個暢通的維繫管道,且受阻礙的因素過多,能夠發展的環境也不如大陸那樣具備完善的條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