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舊慣調查與人口普查(99131059)

何以殖民統治宜進行舊慣調查與人口普查?

  1. 外來的統治者來當地進行治理,一般最大的差別就是與在地人種的不同,再來就是族群差異。每種人群當然會有異樣的生活習慣,人種顏色帶來的史然刻板印象,覺得自己人總是比當地人優秀,所以可能會分成幾個階級,造成了金字塔社會,這杖才能使得統治者、統治者後帶能與當地人(戰敗者)有明顯差異,才不會變得全體一致,搞得好像沒有尊嚴、身分、地位;還有語言也是重點,與自己的母語差別多大,然後進行改造、傳授甚至也有可能學習被統治者的語言,而進一步能更深入當地人群,並且能"殖民"得更成功。另外,像是每個月的哪間天吃素、濟祀、膜拜等等,然後住宿情況,所搭設的房子樣式等等,與原國的差別比較後,好的生活風俗習慣可留著,不喜歡的可以與自己的方式合併,進而引進將當地帶成與自己同國。
  2. 這些舊習慣的調查一定是必要的動作,如果採高壓的不管當地人的死活,那此統治者的壽命也將不長久,元(蒙古人)很喜歡分社會階級、打壓漢文化、分這個分那個,所以撕裂中國人團結,最主要的是無法融入固定式房屋,蒙古人天生就是在草原奔跑、住在隨搭隨拔蒙古包裡頭,所以最後還是退回北方。
  3. (清)女真人,康熙當皇帝,以身試法,自願學習漢字、漢語、漢法、漢文化,且滿朝文武不刻意排擠和臣,造就了反清復明的在野勢力越來越弱,民心思治。
  4. 統治者來到當地的人數當然是少數,要清楚多少被統治者,其中包含著水源、糧食的必需品,再來就是生活空間的大小,還有,重點是統治者與當地勢力人口的對比,是否要派更多的統治來高層? 或是士兵? 這對管理即為重要。另外,人口的多寡,能進行分編工作、教育分班、招募士兵之方便統計,如果只是單純的入侵,變不需要瞭解當地諸類情形,與久待的統治勢力截然不同。
  5. 日本人入侵南京後,會造成屠殺了一堆中國士兵和為逃走的難民,是因為日本兵多,但終究無法多於中國人,對方雖然沒有槍,但要一起暴動的話,依然會造成不小的損失。再來就是糧食問題,抓了這麼多負責吃飯的俘虜,糧食不僅供不應求,吃飽了還有可能起義反抗。有屋頂、能遮風避雨的地方都要留給日本士兵,而非當地的戰敗勢力。這些都是人口多寡帶來的措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