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日治或日據與殖民

1.日治說與日據說分別投射出什麼樣的台灣圖像?
           我認為日治說應當是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朝政府與日本政府於1895年簽訂了「馬關條約」,條約裡明確記載清朝需割讓領土包括 1.遼東半島 2.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 3.澎湖群島  至此,在雙方關係上,清朝政府正式割讓台灣,不再領有台灣地區的主權及管轄權,而日本政府則從清朝政府方面合法地接任在台灣的主權,並且在未來的五十年內漸進式的對台灣進行各項改革與建設。
           而日據說,則帶有中國角度的思考層面,它認為日本是強行佔據台灣,並且進行軍事殖民統治。然而不管面對的是外來政權或是殖民政府,日本在1895年後確實地合法統治台灣,我認為它並非只是「佔據」這樣簡單而已。我覺得應當要以中性的角度來思考那樣一段時期的歷史,否則今天我們不就該說中華民國的國民政府在1949年後全面撤退台灣也是一種佔據?甚至連清朝統治時期也該說是「清據時期」?我覺得這是有些矛盾的。

2.什麼是殖民?日本在台灣的殖民活動對當前台灣住民的生活及治理的影響?

       殖民,通常在近現代的發展來看,美其名是一國政府有效統治當地,但實際上是對當地進行了軍事、經濟、文化等等各個社會層面的管控,並且於當地榨取廣大資源運用在殖民母國的利益上,而通常在那樣的時代裡,大致上都是由帶有帝國主義色彩的國家進行這樣的活動,如:日本、英國等等。
          日本在台灣的殖民活動,我認為它確實是對台灣有建設性的,包括像是日月潭的水力發電、自來水及衛生系統的普及,而在社會上,人民有守法守時,遵守身為一個現代化公民該有的基本素養。時至今日,這些不管是建設上的成就或是社會文化的長期醞釀,對於台灣住民而言,這些生活上的改變和習性確實深留在台灣社會裡,甚至我覺得它也進一步在國民政府來台後,與中國當時的文化層面也好,進行了間接式的融合,造就今日台灣住民的生活。    最為貼切的例子,莫過於我的爺爺奶奶、叔公等等這幾位長輩。他們就全是在日本統治台灣時期出生的,並接受了日本式的教育,甚至我的叔公還加入過日本皇軍。我常常能夠從他們口中聽到,他們都稱那段時期為「日本時代」,甚至他們至今仍舊對當時日本時代的生活還保有許多的懷念與嚮往,他們對於日治時期,大致上保有正面的態度與想法,可見當年日本時代對他們乃至於台灣社會是有多麼深切的影響。相對於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我們多多少少都承襲了上一代的看法,對於日本這個國家而言,確實保有一種理性友好的態度,甚至有的人更是熱愛。而我因為經常性的往返大陸地區,至今我仍在大陸感受到大陸人民仍然保有某種程度的仇日心態,遇到中日間嚴重糾紛時,大家甚至動員起來展現一種民族間強大的對立心態,而造成這樣的原因多半是因為中日八年抗戰期間日本在大陸對中國人民撒下的災難。而相較於台灣現今,我們確實真的很少有機會能夠看到這樣的情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