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問作者,李國木的大嫂明明就有名字「蔡千惠」,為何在故事中卻一直用「伊」來稱呼她?不用「大嫂」或「千惠」?
這篇小說,明顯是以蔡千惠為主軸加以描寫,可說是最重要的主角,但有別於我之前閱讀的小說,主角絕大部分的稱呼,既不是本名,也不是綽號,反而是一個代名詞,這讓我在閱讀時帶給我好奇。「伊」在台語中是指「她」的意思,而為何不是用「她」,反而是「伊」,也是我好奇之處。
我猜想,會不會跟當時社會觀念有關係,白色恐怖時期仍有些重男輕女,女人對男人是必要卻不是重要的,「伊」就是代表著這樣的情形。至於為何不用「她」,可能這個字是國語,是國民政府帶來的文字,象徵著此外來政府對台灣人民的壓迫,尤其是白色恐怖的統治,使用「伊」是一種無語的抗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