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山路(02114203)

我想問李國木
為什麼在30多年後,自己事業有成了,台灣也因為高雄事件的發生,不再對政治如此的懼怕,為什麼你沒有選擇接觸政治呢?

這篇小說以一個女子的自白信,帶出台灣當年在白色恐怖底下,不少政治犯因此入獄的背景,而女主角因為對於自己哥哥背叛同胞感到羞恥,因而隱姓埋名到國坤的家中,賣命工作、照顧他的家人。最後在一家人的努力之下,物質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原本以為他們會就這樣快樂的生活下去,沒想到報紙上政治犯被釋放的消息卻改變了原本幸福的家庭。女主角形容自己在看到報紙後才終於清醒,也體認到自己似乎已經完成使命,所以才會被醫生說是完全沒有求生意志的病人。

至於我的問題,我想問李國木,大家不是常說,得到金錢上的滿足之後,就會開始想追求全是上的滿足嗎?何況自己的哥哥就是受到一種政治迫害而喪失性命,這不論是站在報仇的角度,或是繼承哥哥志業的角度,應該都說的過去吧,可是為什麼你卻沒有選擇踏入政治,而是遠離政治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