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夜行貨車(02114501)

《夜行貨車》
問作者,在小說中只出現過四次的夜行貨車到底有什麽特殊的意涵?

問此問題的原因:
1,受《牛車》的啓發。曾經我把《牛車》的關注點放在人性在面臨外界困境選擇之上,最後發現若從較為社會性的大觀方面看,就如老師所說從其社會環境的改變以及交通變遷才是真正形成個人或是弱勢群體悲劇的因素。後來我有想,《牛車》可能這篇小說的標題或許已經暗示了作者真正想要關注的方面,他以一個具體事物被取代來折射整個社會大環境的不可逆轉的變遷和人必然遭受到的結果。同樣地,從《夜行貨車》的標題來看,他所要表達的或許不僅僅是圍繞著劉小玲展開的愛恨情仇跌宕起伏曲折離奇的愛情故事,雖然「夜行貨車」出現只有四次,而且每次都是在劉小玲和詹奕宏吵架或是和好之時出現,看似好像與除了他們兩人之外的其他人物都沒有關係,則感覺這個「夜行貨車」出現得更加離奇。但是作者將它作為標題,一定賦予了這只開向南方故鄉的「夜行貨車」不一樣的意義。

2,南部來的詹奕宏,外國來的摩根索,外省二代劉小玲,和不知道哪裡來的林榮平彙聚在台北發生的故事。南部代表鄉土的台灣,外國代表攜帶者優越感的先進文化,外省人代表被排擠的對象,每一個人發生的事情似乎都帶著他們身上文化本身的印記。台北為最先被資本主義淫浸的地方,在這樣的都市下,關注被迫或自願遠離鄉土的人在這裡所遭受到情感和精神上的困境。就比如詹奕宏曾說自己是被家庭貌似逼迫般的「期待」而努力讀書到台北直至事業有為,但從未有人問他真正想要什麽,他或許想要的還是他鄉土的根。每當他痛苦或是希望回到鄉土不再痛苦時,他都會看見或是想起這輛「黑色的,強大的,長長的夜行貨車」一直從北開向南部,這是一輛貨車,載回故鄉的不是人,而是滿滿的物質,而且似乎勢不可擋。這是不是意味著越來越「先進的文明」所要侵蝕的即將是人們曾經的故鄉,困境將躲無可躲永恆存在,並且產生一種身處故鄉的「鄉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