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黃貞柏,這條山路對你而言意味著什麽?
1,雖然整篇小說主要圍繞著蔡千惠展開,但是我認為其中最重要和最關鍵的人物是黃貞柏,因為他是小說裏面一切事情發生的導火索,因為他的出獄,使得蔡千惠和她的家人的生活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如果他仍未出獄,這篇小說似乎也將不復存在。我們可以從蔡千惠的信中略知她心中的山路,但對於真正的卻未曾正面出現過的主角黃貞柏,山路對他而言的意義是不是又會和蔡千惠一樣。
2,彎彎曲曲的山路通向白色恐怖的桃鎮,黃貞柏走過山路最終落得被逮捕的命運,如果他出獄后得知那個請他一生都不要忘記在那一截曲曲彎彎的山路上的少女正是背叛他的元兇的親人,曾經構築了三十多年的信任和對革命的熱情會不會瞬間土崩瓦解?還是覺得命運就如彎曲的山路是他必定所要經歷的一切,既然奮不顧身地投入便必然冒著被逮捕的危險,讓他入獄的即使不是山路那頭少女的親人,也會有別人。
3,如果出獄的黃貞柏收到了信,其實在他心中,這條山路是否仍然如蔡千惠想得這般重要?還是說他其實就在獄中無法接觸外面的世界,而且以為自己要坐牢至死,早已經對自己曾經的理想和熱情失去了希望,這條山路也漸漸地在記憶中不復存在。那麼,這和蔡千惠信中所言「被資本主義商品馴化,飼養了的,家畜般的我自己」他們兩個其實最終本質上都是失去靈魂的人,然而當時整個時代,整個社會又何嘗不是如此,這才是台灣面對的嚴酷現實。如果說黃貞柏,蔡千惠等革命者的悲哀是來自于看到整個台灣社會的民眾全然忘記民族歷史與尊嚴只渴求安定的生活,不如說革命者的真正悲哀在於他們也忘記了自己本身是革命者。當現實突然讓他們想起對自己和理想的背叛,這才是歷史對革命者最大的考驗。蔡千惠心中的山路讓她想起了舊日黃貞柏對革命的堅持,和如今他出獄后所面臨的「家畜化」了的世界鬥爭將要更加艱苦,卻沒有想到曾經的山路可能已經在獄中同樣被「家畜化」了的黃貞柏所忘記,而這封信卻從而再引起一個革命者對自己內心的審判,如同蔡千惠審判自己一樣,這樣,信中的山路會不會也把黃柏貞引上「絲毫沒有了再活下去的意志」的死亡之途?
請準備明早分享,寫得很好!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