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我想要問劉小玲,在你心中沙漠代表什麼?
劉小玲在夜行的貨車中向詹奕宏說她的夜夢情景,一片白色的,一望無垠的沙漠。那讓她害怕,每次從沙漠的夢中醒來,她總要孤單地哭泣。有時甚至必須把被角塞進自己的嘴裏,才不致哭出聲音來。為什麼劉小玲害怕?我覺得作者陳映真把自己投射到劉小玲的身上,出生於1937年的陳映真,小時候在台灣最動盪的時代中渡過,1949年至1987年間的白色恐怖,肅清匪諜、懲治叛亂,許多知識分子因莫須有的罪名處死或下落不明,人心惶惶。
白色一直在文學中代表著乾淨,《紅樓夢》中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過於乾淨白色的沙漠,大是大非卻不存在,而是一種人為刻意的乾淨。另一方面,白色也是喪鐘。我覺得陳映真用白色來哀悼那些犧牲的人們,致上敬意。
劉小玲到後來也習慣了這片沙漠,越來越能平靜地在夢中望著沙漠。她爸是過氣政治家,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心底的恐懼,使她也在長期教育下,成為了沉默的大眾,高壓統治的成功,禁錮人民的思想。但陳映真留下一絲生機,藉由一個外國人的口裡講出:沙漠是一個充滿生命和生機的地方,只是人們太不瞭解它罷了。揭示蔣氏政權之下,仍有一批知青為台灣而努力,沙漠下的生機,像陳映真這樣有社會主義思想的左傾份子。而由外國人說出,會不會是暗喻當時社會氛圍,台灣知識青年要謀求出路,仍須有美國的支持。像摩根索也說,不會讓台灣從地圖上消失。當時在台灣的美國勢力,依然左右社會的發展。
在劉小玲心中,白色的沙漠就像白色恐怖帶來的震撼,影響是廣袤的,她絕望的看不到邊境,每個台灣人亦如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