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稱,「韓戰救了蔣介石在台灣搖搖欲墜的政權」,其理何在?
蔣介石才剛逃到台灣連家都還沒安定好,不是搖搖欲墜是什麼?
當時的蔣介石已發現國民黨內部腐朽問題是造成內戰失敗的主要原因,準備在台重整國民黨重新出發,並聲明「我們的中華民國到去年年終就隨大陸淪陷而已經滅亡了!…以『恢復中華民國』來做我們今後共同奮鬥的目標。」
在這已經半滅亡的政權下,靠著「奮鬥的目標」如此硬撐的蔣介石,左邊是虎視眈眈的中共、右邊是已經放棄自己的美國,中華民國離亡國不到半步。
蔣介石的駐韓大使邵毓麟曾說:「我們面臨的中共軍事威脅,以及友邦美國遺棄我,與承認匪偽的外交危機,已因韓戰爆發而局勢大變,露出一線轉機。」
說韓戰救了中華民國,其實並不竟然,更準確來說,我認為「中共在韓戰時出兵」(就算只以抗美援朝、中國自願軍形式)才是真正使蔣介石得救的原因。
美國勢必要承認中共的國際地位,甚者就美國內心英雄主義而言不願見台灣赤化,但大勢已去,至少杜魯門政府已準備接受不可逆轉的事實;也可以說,對於那時標榜民主但實質法西斯的中華民國的赤化,美國是不想去管的,杜魯門本就不喜歡蔣介石的為人,插入國共內戰根本不如他所願。也因此,承認新中國(中共)是不可避免的事實。
不過,美國能漠視國共內戰,南北韓內戰由於牽扯到更多的國際關係,是不能不在乎的。為了證實圍堵政策的完美,美國必須盡其所能保護南韓,否則,其他在邊緣地帶上的國家便會對美國失去信心,甚至倒向蘇聯。又因台灣戰略地點的重要性,必須派遣第七艦隊巡邏台灣海峽,此舉等同於再度介入了國共內戰,碰觸中共逆鱗,激怒中共抗美,而後又為了抗美而援朝。中共和美國因此關係惡化,更不用談承不承認的問題了,至少在短時間內美國是不願也不會承認中共的。
韓戰對戰後台灣政治史的影響?
外交
韓戰的發生延後了美國承認中共國際地位的時間點,而此一「延後」,等同於多給了中華民國20多年(1950韓戰~1971退聯)在國際上發聲的機會(話語權)。那時的中華民國仍是聯合國的成員,除了能身在其中議決國際事務、決定議程設定之外,又因為安理會之一而掌握著否決權。台灣這樣一個「小島」卻在當時擁有如此大的權力,正當性遠遠超過了政治實力。
內政
一、經濟穩定:美援直接增加當時的物資供給,平抑物價上漲的潛在壓力,同時也控制了二戰後所造成的通貨膨脹、緩解外匯短缺的窘境,間接促進物價的安定。
二、學術交流:除實質上的物資援助外,再者還有各式各樣的技術交流、合作、共同開發,美國亦鼓勵台美交換學生,這些交換學生從美國帶回來新思想、新概念、新啟發,提供了在政策執行上更廣角的考量與反思,對當時政策推行有一定的影響。
三、現代影響:國民黨來台初期,尚未取得全島的完全掌控權及擁有足夠的財力去執行政策或重建及擴建基礎建設。但由於美援的支持(無論是金錢方面還是美國軍力方面),政府得已無後顧之憂,推動各式經濟建設計劃,間接促使產業型態的轉移(農→工→影響現代高科技產業)。使中華民國政權穩定,並再一次確立資本主義走向。
*參考資料:
《台灣國際政治史》戴天昭著
《蔣介石評傳》汪榮祖、李敖合著
維基百科:冷戰、韓戰、美援…等條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