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稱,「韓戰救了蔣介石在台灣搖搖欲墜的政權」,其理何在?
就我個人之淺見,韓戰對於救了蔣介石在台灣搖搖欲墜的政權,分為以下幾點:
1.就當時兩岸的政治而言,又分為兩部份,台灣和大陸:
對當時遷移到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韓戰的爆發延遲或阻礙了人民解放軍攻台。同時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參戰,使美國認識到台灣對牽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將台灣重新納入防禦體系。日後簽訂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即是基於韓戰的影響。美國也因此改變了對中華民國政府的態度,繼續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為唯一合法的中國政府,及支持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中華民國因為韓戰獲得美援,幫助了台灣當時的經濟發展,也提升了國軍的戰力。美國總統杜魯門派遣第七艦隊巡邏台灣海峽,嚇阻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台澎金馬。
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而言,雖然由於韓戰,蘇聯打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變成第二個南斯拉夫的顧慮;然而,中共參戰直接導致中美關係破裂,此後中國被長期孤立;美國從而保護台灣,使中共失去了攻佔台灣的機。此外,中國阻礙了韓國統一,因此對中國相當仇視;中國威脅論在周邊國家蔓延。
2.就當時台灣的經濟而言,
1951年到1965年這期間,美國每年給予台灣金錢上的支助,其影響甚巨,不單是控制國民政府遷台以來的通貨膨脹,亦減緩當時外匯短缺的問題;台灣也因為美援,奠定了日後推動以中小企業為主的進口替代工業的基礎,經濟軟實力不斷成長,累積大量的資本和外匯,更成為當代亞洲地區舉足輕重的國家,甚至是亞洲四小龍的封號。雖然美國掌控部份的台灣,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當時台灣憑藉著美國的力量,在經濟上有顯著巨大的成長。
3.就當時的國際政治而言,
(1)美國
避免中國的勢力擴大,以及共產的思想深入台灣,體認到台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因此決定派兵協防台灣。
(2)
蘇聯
史達林為了出售大量二戰剩餘軍事設備賺取資金物資,逼迫中國出兵對抗美國盟軍。再者,為了戰爭削弱美國實力以及爭取時間在二戰後的廢墟上治療戰爭創傷,把美國超強的國力軍力從歐洲鐵幕一線的爭奪轉移到韓戰的泥潭,導致蘇聯得以發展國防尖端技術,縮小了與美國的差距。
(3)日本
美國和聯合國軍在此次戰爭中保衛了韓國並與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作戰,直接保證了之後數十年日本的國家安全。日本雖然沒有參戰,但是,戰爭期間美軍在日本大量的物資採購,對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的經濟復甦,起了決定性的促進作用,奠定日本之後成為經濟強國的基礎。同時,由於美國對日本戰爭期間的物資供應的依賴,不得不重新任用戰前日本國內各行業的領導者。很多二戰戰犯都相繼復出,重新扮演日本政商各界的重要角色。這些人也為日後日本政壇右翼勢力的形成打下基礎。
(4)英國
英國是反共陣營的重要國家,再加上身為美國的盟友,因此在外交及軍事上都採取了對抗北韓的行動。
韓戰對戰後台灣政治史的影響?
韓戰的爆發,造成後來的美軍第七艦隊協防台灣,也使得在那風雨飄渺的年代流亡到台灣的國民黨政府得以存活。當時的台灣政府國力並不強大,更別提至連反攻大陸了;然而韓戰延緩了這緊繃的局勢,更使得中華民國政府得以在台灣開始生根成長,甚至日漸走向民主化。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韓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