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歸鄉(99114185)

我想問楊斌,面對這樣因現實因素不停轉換的人生,你的心情是什麼? 你是用著什麼樣的勇氣,來面對一次次的分離? 而面對自己的「模糊定位」你是怎麼調適的?
整篇小說多半是老朱與楊斌的回憶對話,多半說明了時代下沒有個人抉擇自由的辛酸經歷、對於自身的政治認同、文化認同的問題。整篇小說讓我看到除了那個年代的無奈,更多的是受到壓迫之後人性的扭曲。而面對這樣種種的轉變,楊斌提到:「可是,別人硬要那樣,硬不做人的時候,我們還得堅持絕不那樣,堅持要做人。這不容易。」,這段話足以看的出楊斌用著堅韌不拔的意志,來支撐他的生活,他的人生,不管他的定位再怎麼模糊,也要有尊嚴的活下去。
「根」在台灣,「情」則在中國大陸,而兩邊都是沒有辦法割捨的故鄉,而要如何釐清,我覺得就像楊斌前面講的「如何做一個人」一樣,只要自己清楚明瞭,並尊重自己及別人,就能夠帶著尊嚴與勇氣過日子,楊斌就是如此。

分享:

我的外公就是外省人,跟外婆結婚時並沒有告知他在大陸有親眷,直到開放探親之後,因為大陸那邊的來信全家才知道他那邊有妻小,但大陸那邊的妻小是貪圖外公的錢財,這也讓外公感到非常失望,但外公認為那個還是他的故鄉,是無法捨棄的,之後他面對兩邊情感種種的拉扯,最後還是決定要過去大陸那邊養老,外婆感到非常傷心,但就在決定沒多久,就出車禍走了,家人雖然感扼腕,但其實也覺得這是最好的安排,因為我們捨不得看外公面對兩邊親情的苦惱,也無法想像他大陸故鄉那邊的親戚因民族、文化情感認同上再次給他傷害。其實很多老兵對國家、自身的認同都有不協調感,而這也可能是我們也會面對的問題,該如何定義自己並有勇氣與尊嚴生活,是我們都不可逃避的課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