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戒嚴與動員戡亂 (02114224)

  1. 動員戡亂臨時條款時間是在民國3780年,而其主要的內容是在擴張政府的權力,像是凍結憲法規定總統連選得連任的次數,再來最大的影響便是國民大會了,他們的權力也是擴張,解除國民大會的行使創制、複決權的限制,並同意設置現正研究機構,導致國民大會權力來到極高。在總統與國民大會的擴權下,我想其實主要就是在鞏固蔣家在台灣的勢力,因為那時候兩岸關係極度緊張,再加上228事件的處理不當,導致了內部產生了分歧與糾紛,國民黨政府岌岌可危,所以必須想辦法壓制人民,最好的方法便是提高政府的權力還有限制人民的權力。而動員戡亂臨時條款便是提升政府權力的手段;而戒嚴則就是限制人民的勸力與自由。
  2. 戒嚴為民國38年到76年,其實可以算是與動員戡亂臨時條款一起雙管齊下了,而戒嚴的主要功用其實就是在限制人民的自由權等等的權力,有一半是因為真的與中國大陸的緊張關係,但是我想主要的原因應該是要打壓人民,減少攻擊、質疑政府的輿論。所以才會限制人民的自由通訊、言論自由、集會結社、遷居自由等等都受到了限制,而最重要的是:那時候並沒有刑事審判,全部都由軍事審判,而軍事審判則就代表了國民黨的勢力連審判都會有影響力了。換句話說,這個政府現在對於人民可以說是無所不管。
  3. 動員戡亂與戒嚴對於台灣的影響我覺得還是有它的正面價值的,雖然他的主要目地是在於幫助國民黨政府鞏固政權,限制人民絕大部分的自由權等等,出發點是來自於國民黨政府的私心,但是我覺得也是因為種種的強迫限制,其實不只是清除了國民黨政府的政敵,也因為這些的限制,人民的戰後生活才比較快速的回到軌道上,人民知道能做的事不多,所以也會減少一些不必要混亂;還有政府的權力擴張,也是因為這種類似於近乎獨裁的統治手段,也使許多重大建設更容易地去推行,像是十大建設,也都是在這個時間裡完成的,我覺得能夠有效率的推動這些項目,戒嚴與動員戡亂臨時條款也是有發揮一定的功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